蜀纸之乡夹江,自唐朝开始就以竹料手工造纸,从选料到成纸共有72道工序,与明代《天工开物》所载工序完全吻合,夹江古法造纸至今仍闪耀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华光。
夹江“竹料手工造纸”始于唐代中期。唐天宝十八年,唐明皇入川时跟随的大批工匠将两晋时期已臻成熟的“竹纸”制作技术带入了川中。到了宋代,四川的竹纸生产发展很快,夹江所产的竹纸已广泛用于印刷行业。据专家们考证,与夹江相邻的朱代五大印书基地之一的眉山出品的竹纸版本书籍,其纸张帘纹明显带有夹江“竹纸”帘纹特点。明清时期,夹江造纸技术已有相当的规模,明代《名胜志》云:“嘉定(夹江明时属嘉定府)尖山下皆纸房,楮薄如蝉翼而坚,质可久……”清代以后,夹江手工纸产量进一步增加。统计截至1939年,所产手工纸共有3个系列,50多个品种。夹江手工纸生产到民国34年(1945年)达到鼎盛,年产量达8000余吨。抗战胜利后,由于需求锐减和机制纸业的冲击,夹江手工纸业生产陷入了低谷,年产量由8000吨减为1000吨左右。新中国成立后,夹江纸业走过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发展历程。到1985年,其产量恢复至3000余吨,夹江手工书画纸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品种。
一、抵达大千纸故里,基地整体游览、讲解
由大千纸故里研学导师向各位研学参与者表示欢迎,并带领大家参观大千纸故里,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了解夹江手工造纸的历史、原材料、工序,蔡伦造纸的故事,张大千与夹江手工造纸的渊源以及实地参观手工造纸生产车间。
体验72道工序中的“舂以臼”
参观古法造纸72道工序
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竹麻号子
参观手工造纸生产车间
二、祭拜造纸先师蔡伦
讲解环节已经让研学参与者了解了蔡伦造纸的故事,两千多年后的今天,夹江纸农们仍流传着祭拜造纸先师蔡伦的习俗,感恩他留下的这门珍贵技艺。中国人尊师重道,乃久远之传统,祭拜造纸先师蔡伦,既是表达对先师蔡伦的感恩之心,也承载了厚重的当代师生情怀。
参与祭拜的人员集体着汉服,有序站队,在主祭师的带领下对先师蔡伦三鞠躬,再集体持卷轴诵读《蔡伦赋》。
持卷轴诵读《蔡伦赋》
着汉服列队祭拜蔡伦
三、研学课程
(一)抄捞纸张
本课程依托古法造纸72道工序中的关键环节——“抄以帘”,主要展示抄捞纸张的方法和步骤,引导、启发学生掌握抄纸的技术要领与规律。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造纸文化的熏陶,还能引导学生认识古法造纸的技术,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。
学习、体验抄捞纸张
(二)花草纸
本堂研学课程以古法造纸和非遗文化为主题,通过一堂课程能体验到“抄纸法”和“浇纸法”两种传统的成纸方法,且利用自然界的花、草在纸上创作,形成具有欣赏价值的花草纸。课后还可以将自己的花草纸作品带走与他人做分享。
本节课程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、动手能力、审美能力。
花草纸创作
(三)夹江年画
通过亲手学习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夹江年画,探索印刷,了解夹江年画的历史底蕴,感受人文艺术的魅力,建立文化自信。自己亲手制作的夹江年画可以带回家做分享。
制作夹江年画
四、总结
对当天的研学课程作简要总结,重点表扬在本次研学之旅中表现出来的品格、能力。领取各自的花草纸、年画等作品,在大千纸故里大门处合影留念,结束一天的非遗研学之旅。